日本是垃圾分类处理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。 狭小的国土、有限的资源,让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“垃圾持久战”。 今儿,日本从幼儿园开始,孩子们就要学习并一步步把握各类垃圾的分类处置方法。而面对奋进的垃圾处理成本,日本家庭也随之控制了消费欲望,无论购买零食或用品,都要想好变为“垃圾”以后的去向,再进行消费,某种程度上,也就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形成。
完成垃圾分类60年后 日本成为垃圾处置最好的国家 日本的垃圾分类走到今日,并非一蹴而就,也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。 在上世纪60年代,日本环抱着垃圾掩埋场选址而爆发了各地窒碍活动,促使当时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日本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管理,出台相关法律制度。 据说在刚刚开始实施分类的时候情况并不理想,大家都觉得太难关而并没有眼前的自觉分类行为。但等到当年学校里的小孩子长大成人后,垃圾分类开始在日本得到全面实施。通过几十年的时间,日本进一步成为地球上垃圾处理做的最好的国家。
没个一年半载 学不会复杂繁琐的垃圾分类 简单说,日本的生活垃圾最重大分为“可燃垃圾”和“资源垃圾”两大类,需要自行购买专业的垃圾袋,普通三、四口之家最常用的尺寸:“可燃垃圾袋”大约2元人民币一个;“资源垃圾”出于都允许回收再利用,所以垃圾袋也便宜,大约1元一个。 除了这两大类之外,还有不可燃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大型垃圾及动物尸体等突出垃圾。 我们所在的京都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垃圾处置规章,并送别做了日语、中文、韩文、英语等多种语言的宣传册,其中中文的证明书长达36页! 生活垃圾 包罗厨余、玻璃碎灯泡、玩具旧牙刷等。 资源垃圾 1、饮料瓶、罐头瓶和玻璃瓶类归一袋;其它塑料包装、洗发水瓶之类的另放一袋。 2、做饭用过的炸制食品的油,要放到区役所统一的回收处。 3、报纸等纸张是珍贵的可再生资源,不可丢进可燃垃圾里,要做为“杂纸垃圾”等待每月一次的上门回收。 旧家电 电视、洗衣机、冰箱等等旧家电,要联系当初购买的商店来回收。 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物件五花八门,想丢得准确确凿,没个一年半载,要熟练驾驭垃圾分类是“不或将的任务”。
垃圾分类教育,从幼儿园开始日本的垃圾分类教育,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。 进入小学后,学生的午餐基本都由学校提供,日语叫做“给食”。一方面,老师会监督孩子们适量取食,不浪费。在吃完饭后,还有一项就是清理卫生和垃圾分类工作。当天轮到的“给食”服务的同学要穿上“给食服”,负责清洗喝过的牛奶盒、酸奶盒,并将牛奶盒剪开铺平,控干水份,方便回收。 无论是外出参观活动,还是在外面住几天的“宿泊”活动,必带的一项物品就是——垃圾袋。在大街上基本看不到垃圾桶,大家把垃圾背回家再分类回收的做法,成了日本全社会的共识。
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垃圾处置厂,亲眼看见垃圾处置的流程,以及回收垃圾通过再处理制造出来的新产品,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垃圾分类的益处。 从不适应到习惯 特殊情况了自己,内心却变轻松了 就在这样的一步步了解、犯错、学习中,我们进一步适应了日本的垃圾分类生活。
将垃圾随手收拾洗干净的工序,没有觉得厌烦,反倒有一点点“上瘾”。一想到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少了,再利用的多了,即使自己困难一点,但是内心反倒轻松了。 我们也习惯了把信箱里的广告和用过的纸张收集在一起,一两个月也能攒到沉甸甸的一包。每个月初的周五,连同叠成块、捆在一起的纸箱,放在自家门口,然后由自治会派车收走,换的钱做为居民的活动经费,每年都有清晰的账务发表——让人觉得本身的辛苦劳动没有白费。 为了减少垃圾的产出量,我们一般购物更加谨慎,适量购买减少浪费情况;拒绝过度包装、使用布口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;政府也出台许多“小妙招”教大家践行不产生垃圾的生活方式——每个人都麻烦一点点,带来的却是远大的改变。 我们这个小家庭,正在曾经允许自如地应对垃圾的挑战了。到了“垃圾当番”的一周,不但自身要按时按质扔垃圾,还要承担监督管理垃圾堆放点、及时清扫和及时收好垃圾网的工作——这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的小任务。
拿京都市来说,自从提出“垃圾减量”的号召以来,垃圾量从最高峰时期的每年82万吨到平成元年(2023年)的41万吨,达成了垃圾减半。 当前在我们国家,继上海之后,北京也在逐步推广垃圾分类。随着垃圾分类越来越科学,处置水平越来越先进,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普及和抬高,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负担才会越来越轻、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,最后又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庞大的益处。
|